中華藝術家藝術史資料庫:查找結果
你輸入的是: 壁畫 ,現找到結果如下:
177BC | |
---|---|
![]() |
漢未央宮承明殿作壁畫,描屈軼草,進善旌、誹謗木、敢諫鼓。 |
364 | |
![]() |
金陵建瓦官寺。顧愷之於寺壁畫維摩一軀,光照一寺,俄而得百萬錢。 |
402 | |
![]() |
四○二至四○五年間,開鑿麥積山石窟。位於甘肅天水市東南約二十公里,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、河南洛陽龍門石窟、山西大同雲崗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。至今保留有大小各種藝術造像七千餘尊,古代壁畫一千餘平方米,大小窟龕一百九十四個,並藏有大量文物精品。雕像以泥塑為主,基本保存完好。 |
420 | |
![]() |
建炳靈寺石窟。位於甘肅永靖縣境內黃河北岸的小積石山中,東距蘭州八十公里,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「炳靈」是藏語「十萬佛」音譯,意譯為「千佛山」、「萬佛洞」。寺內以石雕像、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藝術著名,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三大石窟。炳靈寺石窟分上寺、洞溝、下寺三處,以下寺為主,分佈在大寺溝兩側的紅沙岩上,最大的彌勒座佛高達二十七米,最小的雕像僅二十五厘米,這些雕像壁畫分佈在長二百米高六十米的懸崖絕壁上。現存窟龕二百一十六個,造像近八百身,分石雕、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種,壁畫約千平方米,唐窟佔三分之二以上,以位於懸崖高處的一六九窟唐代「自然大佛」為主,共計二十窟、一百一十三龕。北朝作品如一六九窟的泥塑觀音,一二五龕的石雕釋迦牟尼和多寶佛等,均為傑作。其中一六九窟開鑿於天然石洞中,規模最大,窟內還有佛龕二十四個,沒有統一的規劃,多為平面長方形的中小龕或背屏式摩崖淺龕。除個別為北魏中期作品外,絕大部份是西秦時代修造的。 |
484 | |
![]() |
棲霞山千佛岩開創,僅次於國內現存最早的石窟造像──山西大同雲崗石窟。齊文惠太子、豫章文獻王、竟陵文宣王、始安王遙光、梁監川靖惠王蕭巨集等組織鑿像,或五、六尊為一龕,或七、八尊為一龕,遙望之有如鴿房蜂舍,故有千佛岩之稱。據統計,千佛岩大小佛龕約有350個左右,並且有精美的壁畫,和敦煌壁畫風格完全一樣。明代隆慶年後,又興起在此補鑿洞龕佛像。 |
647 | |
![]() |
始建西藏大昭寺,建築風格獨特,壁畫眾多,是西藏建築、繪畫、雕塑等的集中展示。 |
845 | |
![]() |
八月,唐武宗李瀍詔毀天下佛寺四萬餘,僧尼歸俗者達二十六萬餘人,諸寺壁畫,除兩京各二三所,諸郡各一所外,皆毀滅。碑幢銘讚之類,無不鑿毀,或坎地而瘞之。 |
953 | |
![]() |
北漢翰林學土歐陽炯《壁畫奇異記》。 |
1068 | |
![]() |
熙寧年中,王易(宋人)、李元濟、崔白合作畫相國寺壁畫。畫畢即歸鄉里,都人服其高潔。 |
1116 | |
![]() |
建西安東嶽廟。供奉東岳泰山大帝及諸神,主殿內壁繪有民間風俗彩色壁畫。 |